2025年7月19日,2025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在深圳隆重啟幕。本次活動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深圳市影視產業聯合會、鳳凰衛視中文臺、廣東衛視、澳門蓮花衛視、廣電新視點中心承辦。作為盛典的重要環節,兩場聚焦行業前沿的“行業對話”——《“灣區故事?紀實創新”創作對話》與《“數智賦能?視聽革新”視聽技術對話》相繼舉行。
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及全國紀錄片領域的頂尖制作人、導演、專家學者、平臺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如何講好灣區故事、推動紀錄片敘事創新,以及如何把握數智技術浪潮、革新視聽表達與產業生態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度研討與思想碰撞,共同擘畫粵港澳大灣區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
一、共塑灣區文化名片,探索敘事創新之路
在“灣區故事?紀實創新”創作對話環節,聚焦如何以紀錄片深度挖掘粵港澳大灣區獨特故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紀錄片IP并推動地域文化敘事創新,與會嘉賓展開了深度探討。
廣東衛視馬志丹工作室創始人馬志丹強調大灣區題材應立足“在地性”,以“小而美”“深而美”的紀實創作,精準捕捉灣區人文精髓,堅持“長期主義”,通過細膩敘事引發觀眾共鳴,進而實現文化價值與市場效益的雙贏。
紀錄片《深中通道》執行總導演何浩堃則以其創作實踐為引,提出大灣區紀錄片需平衡“宏大敘事”與“微觀視角”,既體現時代高度又充滿煙火氣,用“微觀視角承載宏觀世界”。
深圳廣電國際傳播中心副主任池薇則從打造國際IP角度,探討了建立統一敘事框架與保留地方差異化表達的平衡之道,并強調“內容+跨界”對延長IP生命力的重要性。
珠海傳媒集團副總編輯薛永康提出需在“地方性”與“國際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底蘊與破圈并存。
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夏蒙表示,要在時間和空間中尋找紀錄片的話語權,強調大灣區紀錄片創作應超越地域局限,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講述具有全球共鳴的故事。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崔莉圍繞區域紀錄片的品牌打造與創新提出三重思考,她表示,要立足創作者獨特的身份歸屬與文化立場,并充分把握互聯網時代用戶關注的“主題、話題、議題”,實現深度共鳴。
本場活動主持人,中國教育電視臺原副臺長、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宏總結指出,“在地性”是根基,“IP化”是價值延伸路徑,“生態協同”是持續發展保障,大灣區紀錄片核心競爭力在于將“多元文化”轉化為“獨特敘事”,未來需以“真實”為底色,“創新”為動力,使之成為展現灣區精神的“文化名片”。
二、數智先導文化傳播,構建灣區范式體系
“單點技術”如何驅動“生態革新”?在“數智賦能·視聽革新”技術對話中,多位嘉賓圍繞紀錄片技術效能突破與產業范式升級展開交鋒。
江蘇廣電紀錄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海濱認為技術并未改變敘事:“技術革新了故事的視覺奇觀與思想縱深,而非搶占敘事主體,最大的底線原則是紀錄片的真實。”
國家地理品牌內容及商務總監王雁進一步強調技術適配性:“技術必須臣服于故事內核,而非反客為主,技術是舟,內容是海,標準化目標應是讓好內容‘載得穩、行得遠’,尤其是對AI應用有著極其嚴格的審批流程,核心在于維護科學真實性的背書。”
愛奇藝紀錄片中心高級總監寧玉琪聚焦技術帶來的實際效能提升與當前應用邊界:“AI輔助《兩宋沉浮三百年》的創作,在手法包括整個工業流程上對于整個影片創作過程也有一些改進,平衡了歷史嚴謹性與視覺表現力。”他同時指出AI在文本創作中仍主要起輔助思考作用,決定權在人。
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總編室主任鐘倩提出生態構建法則:“先進技術是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以農業節目《春耕大師課》為例,新媒體手段(直播互動)更好地解決了用戶的需求。”她同時提出判斷技術介入的邊界在于“是否有助于而非干擾人們對真實世界的理解”。
優酷紀錄片總經理韓蕓以“虛實校準”為核心概念,強調技術在效率提升上的巨大價值,但明確指出其無法替代人的情感與獨特洞察:“即便AI能提供剪輯方案或模擬人聲,嚴格的校準過程必不可少,因為真實的歷史細節、人物情感與習慣無法被完全復制。邊界在于嚴謹考據基礎上的人為校準與情感注入。”在賦能大灣區紀錄片國際傳播方面,嘉賓們貢獻了灣區特色的路徑,深挖科技、生態、文化富礦,以更高效觸達的傳播策略,將‘國際視角的灣區故事’輸向全球,為世界視聽變革錨定鮮明的‘中國坐標’與‘灣區范式’。
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田維鋼總結:“大灣區當以‘科技硬核+文化基因’雙螺旋引擎,推動技術從工具性應用向生態型標準躍遷——讓AI提效創作、VR深化共情、8K極致求真,為全球視聽變革錨定中國坐標。”
本次粵港澳紀錄片盛典的行業對話環節,充分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紀錄片界開放包容、銳意創新的精神風貌。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融合,為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注入了新動能,也為紀錄片擁抱數智時代、引領視聽變革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會者期待,在“真實”與“創新”的雙輪驅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紀錄片必將迎來更加蓬勃的發展,為豐富全球紀實影像版圖貢獻獨特的灣區智慧和力量。
作者:李佳欣 李怡霖